1950年,志愿军缴获了一批保暖物资,足足有3000条毛毯,众人喜气洋洋,终于可
1950年,志愿军缴获了一批保暖物资,足足有3000条毛毯,众人喜气洋洋,终于可以暖和点了,不想,政委却突然下令:全部剪碎!王直出生于1916年的福建上杭县才溪乡,那地方穷得叮当响。他小时候见过太多地主欺负老百姓的场面,15岁就跑去参加红军,从最底层干起,当过勤务兵,背包挑水啥都做过。长征路上,他转成宣传员,负责给大家讲道理,鼓舞士气。土地革命那几年,他升到宣传队组长,组织表演节目,分发传单,拉拢群众。抗日战争打响后,他当上政治处干事,在华北根据地负责教育工作,突袭日军据点,缴获武器。解放战争时,他已经是团政委,指挥攻城拔寨,在华东战场参与苏中战役,占领高地。新中国成立没多久,他就调到20军89师当政委,组织训练,准备北上。抗美援朝爆发,王直跟着部队跨过鸭绿江。1950年10月,他们从山东兖州出发,火车上他分发地图,讲解路线。入朝后,部队面临严寒,很多人穿得单薄。王直率领267团接替防务,在东线长津湖地区行动。部队偏离路径,意外遭遇美军第七运输大队,发起冲锋,击溃敌方,缴获大量物资,包括3000条羊毛军毯。这些毯子原本是美军铺阵地用的,厚实耐用。战士们看到后很高兴,以为能用来御寒。王直检查战利品后,下令保留部分食品上交,其余毯子全留下。冻伤问题越来越严重,他召集干部讨论,决定把毯子剪成小块,分给全师战士包手包脚。有人反对,说完整毯子更实用,或者该上交军部统一处理。王直坚持认为本师上万人急需这些,上交效果小,而分散使用能覆盖更多人。命令执行后,战士们动手剪裁,分发下去。这措施让89师冻伤率大幅降低,仅400多人,比其他部队少得多。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关键一仗,志愿军第九兵团15万人仓促入朝,穿着薄棉衣翻山越岭,隐蔽接近美军。11月28日发起攻击,将美陆战一师和第七师分割包围。战斗持续近一个月,志愿军缺乏重武器,后勤跟不上,美军虽被围但靠空中支援逃脱。第九兵团付出巨大代价,冻伤减员达3万多人。20军副军长廖政国后来回忆,这仗比长征还苦,冻饿时间更长。89师却例外,成为兵团中冻伤最少的部队。这得益于王直的毛毯决定,让官兵保持战斗力。战役后期,其他师减员严重,89师还能成建制追击,扩大战果,在各部队中战绩突出。王直的判断证明正确,他力排众议,优先本师需求,避免资源浪费。战役结束后,王直调任26军政治部主任,继续从事政治工作。1955年,他被授予少将军衔,在军中参与整训和演习。退休后,他在北京生活,偶尔出席活动。2014年4月7日,王直在北京逝世,享年98岁。他的生涯从普通战士到将军,体现了基层起步的坚持。